拉力赛不止有车手!斯巴鲁王牌领航员亲授秘诀,特拉维斯・帕斯特拉纳带我们体验极速狂飙
科林・麦克雷、托米・马基宁、瓦尔特・罗赫尔 —— 这些传奇名字在赛车迷心中如雷贯耳。但拉力车手在赛道上收获鲜花与掌声的背后,从来不是孤军奋战:当他们在松散碎石路上漂移、冲过跳台、穿梭于茂密森林时,副驾驶座上的领航员始终与他们并肩作战。这些被低估的赛车英雄,是车手能在复杂赛道上全速驰骋的关键。为了探寻领航员的 “独门绝技”,有人专访了斯巴鲁车队特拉维斯・帕斯特拉纳的领航员瑞安农・格尔索米诺,随后还坐上她搭档的斯巴鲁 WRX ARA25 赛车,在古德伍德速度节的曲折拉力赛道上体验了一把 “贴地飞行”。
成为领航员的路径有很多。像格尔索米诺这样从小 “泡” 在拉力圈的人,属于 “耳濡目染型”。父亲是澳大利亚最顶尖的拉力车手之一,” 她在准备登上 WRX ARA25 时说,“我从小就跟着拉力赛长大,两个哥哥也都是拉力车手。” 当年家里比赛需要有人报路况,她就顺势坐上了副驾驶座,开启了领航生涯。
也有人是 “专业训练型”。她的丈夫亚历克斯・格尔索米诺曾担任已故车手肯・布洛克的领航员 17 年,少年时就在意大利的领航员学校系统学习并打磨技能。如今夫妻俩在北美顶尖拉力学校 Dirtfish 开设了领航员课程,“这能让新人从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方法。” 。
还有些人是 “车手转型型”。“很多时候是车手遇到了资金问题,” “做领航员,有赛车服、头盔、靴子就能上场;但当车手,得先有一辆赛车。” 在烧钱的赛车圈,一旦预算吃紧,可以先转做领航员:“先学领航,搞懂拉力赛的门道,等有了资金再转回驾驶。” 而且这样一来,车手也能更清楚领航员需要怎样配合才能做好工作。
虽然领航员不用亲手转动方向盘,但他们的声音相当于 “隐形方向盘”—— 能否快速清晰地和车手沟通,直接决定比赛结果。这种沟通的核心是信任:在时速 160 公里以上的狭窄赛道上,哪怕一个微小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。
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是 “吃透队友”。“了解他的一切:开什么车、有多少经验、经历过哪些事故、用什么记路系统”。比赛前,车手和领航员会低速勘察赛道,车手记下路况,比赛时再由领航员逐句播报。“如果他的笔记记得不好,没法做好我的工作。”
在加入帕斯特拉纳的斯巴鲁 车队征战美国拉力锦标赛前,格尔索米诺曾参加世界拉力锦标赛。“我在视频分析和路书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,” 她说,“我给帕斯特拉纳的一个重要建议,是善用科技工具。” 比如她教他把勘察赛道的过程录下来 —— 圈内叫 “勘路”——“录完之后,我们会一起用两倍速回看,模拟赛道节奏,提前演练。”
KY体育分享经验、共同准备,是在车里建立信任的关键。“练得多了,信任自然就有了,” 她说。但默契也需要 “天生投缘”:“我们性格很像,他就像我弟弟。这种羁绊可遇不可求 —— 合不来的人很难长期合作,毕竟每天要待在一起好几个小时,得处得来、聊得开心才行。”
除了信任,“说同一种语言” 也很重要。每个车手的记路方式都不一样:“在美国,多数车手用 1 到 6 的评分系统 ——1 代表发卡弯,6 代表可以全速通过,” 格尔索米诺举例,“他们会说‘6 左’或‘左 6’,具体看习惯。” 但也有人不按这套来:“我弟弟跟我搭档跑过很多国际赛事,他用的是 1 到 10 的系统。”
还有 “辅助词” 和 “警示词”—— 前者帮车手提前调整过弯姿势,比如 “连贯” 表示接下来是连续弯道,“贴紧” 意味着要走内线而非常规;后者则是紧急提醒,比如 “注意”“刹车”“全力加速”。
这位开朗的车手已经跑过好几圈,对赛道了如指掌 —— 这很重要,因为我们很快发现,想跟上他的节奏简直太难了。尽管地面湿滑,赛车起步时依然 “暴烈”:猛地向前冲,车头扬起,根本来不及判断下一个弯道的位置。
弯道一个接一个扑面而来,帕斯特拉纳的手在方向盘上翻飞,换挡、拉手刹一气呵成。身体承受的力量异常强烈:刹车时安全带紧紧勒住身体,长行程悬架带来剧烈的俯仰起伏,整辆车明明在侧滑,却还在向前冲。我们穿梭在树林里时,试着提前准备过弯、紧盯狭窄的土路,但一切都发生得太快,只能死死抓着把手。
这趟 2 分半钟、2.4 公里的短途飞驰,彻底展现了拉力车手和领航员的硬核实力。帕斯特拉纳一边轻松笑着通过电台聊天,一边精准控制赛车,让人惊叹;而这种极致速度,也让我们明白领航员的不易 —— 要提前预判多个弯道、清晰报出路书、精准把控时机。拉力赛从来都是团队运动:车手或许能登上游戏封面,但没有身边的领航员,他们根本无法抵达终点。
(文/Myevcar 文风)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中国女篮大胜新西兰!3连胜直通亚洲杯四强,张子宇高效12分 KY体育官网7月16日,女篮亚洲杯小组赛继续进行,中国队迎来了第3个对手新西兰...